生命禮儀

高雄生命禮儀

苓雅區生命禮儀

前鎮區生命禮儀
禮儀公司

首頁 > >尉遲教授專欄:我們懂的臨終會不會有問題(三)



主題:我們懂的臨終會不會有問題(三)
作者:尉遲淦   

輔仁大學哲學博士
尼加拉瓜太平洋大學殯葬事業管理研究所所長
中華殯葬教育學會理事長



    其次,我們談談醫學上對於臨終的認知。到了現代,隨著醫學的發達,人們在臨終時逐漸以醫院作為臨終的場所。尤其是,自從癌症盛行以後,人們對於死亡擁有更多的知識,知道所謂的臨終應當如何判斷。在這種背景下,人們對於臨終的判斷就不再以傳統的認知為準,逐漸轉向醫療的臨床認知,認為這樣的認知更貼近於實際的臨終狀態。由是,人們對於臨終的認知又多了一種參考。

    那麼,為何醫療在臨終上可以形成另外一種認知?就上述所言,傳統的認知主要是來自於近距離對親人臨終的觀察。這種觀察雖然很貼切,卻都只是經驗表面的觀察,對於臨終者內在的生理變化其實並不清楚。可是,醫療對於臨終的認知雖說也需要經驗的觀察,卻不只是經驗的觀察,它還有理性的判斷與推論,對於臨終者內在的生理變化也有清楚的認知。所以,這種對於臨終的認知和傳統的認知不同,它不只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。

    依據這樣的認知,它不只能夠對即將死亡的臨終者做判斷,還可以對尚未臨終的人判斷何時可能會進入臨終。它之所以具有這樣的能力,主要是基於人體的生理變化。當人們罹患癌症以後,它就可以依據癌症病程的進展預測病人的存活率。如果已經到了末期,由於病人的生理已經難以負荷,那麼醫生就會告訴病人他或她的存活機率不高,可能所剩歲月無幾。一般而言,這樣的判斷通常不是三個月就是六個月。當然,也會有例外的情形發生。不過,這樣的預測通常八九不離十,大體上還蠻準的。

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 立即加入line@掌握好文不間斷,也請多加利用line@做意見反應及提供想閱讀的主題呦!




延伸閱讀:
起心動念決定企業存續時間- 以終為始的核心理念 傳家



 


關心您的家人-好文專區

 
上一頁
PAGE TOP